①【妖怪、怪談名稱】鵟鵟鳥—小蘭嶼
②【妖怪、怪談介紹】
〔妖怪〕鵟鵟鳥:族人傳說中的一種大型鳥類,名叫「鵟鵟」(Kangkang),據說模樣類似巨鷹,羽毛是白色,喜愛捕食豬、山羊、人類。
③【探訪記錄者】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2018年10月2日〜25日
⑤【探訪地點】從龍頭岩南望小蘭嶼。
⑥【探訪筆記】
達悟族傳說中,鵟鵟(Kangkang)是一種巨型鳥類,模樣似鷹,羽毛白色,飛翔於天空就像是一片巨大白雲。據說此鳥喜愛捕食豬、山羊、人類。如果出海捕魚,有時候會被這種怪鳥抓捕。
據說鵟鵟居住在小蘭嶼,但是觀光客無法前往小蘭嶼,所以筆者推薦可以在龍頭岩附近海岸眺望小蘭嶼。
不過,鵟鵟的棲息地有很多種說法,中研院劉斌雄團隊採錄許多相關傳說,以下簡述其中一種情節,故事中的鵟鵟島嶼是位於遙遠海域。
---------------------------------------
▲ Si Apen Kotan(報導人),〈鵟鵟(Kangkang)〉,「阿美族、雅美族口語傳說採錄翻譯資料數位典藏」電子資料庫(劉斌雄主持計畫,1982年採集)。以下簡述其故事:
傳說中,曾有一名小孩獨自坐在屋前石階,結果被鵟鵟抓走。父母工作結束,返家時發現小孩被鵟鵟捕食,悲傷欲絕。
失去小孩的父親,發憤圖強,籌備芋頭、肉……等等糧食,砍伐大樹來製作長矛,將刀具放進網袋,就搭船出海去尋找鵟鵟鳥。
他航行經過許多島嶼,人們都勸他不要跟鵟鵟為敵,否則只會被吞食。但他心意已決,依然勇往直前,最後來到很遙遠的島嶼,也就是鵟鵟棲息之島。
他見到天空有影子,原來是鵟鵟抓著一隻公羊。他追隨鵟鵟蹤影,潛入了深山中的鵟鵟巢穴,裡面堆滿豬、羊、人類之骨頭。
他觀察骨頭堆疊處,得知鵟鵟吃東西時候的習慣位置,於是他就躲藏於另一邊隱密處,等鵟鵟入窩吃東西的時候,他就趁機以長矛打擊怪鳥頭部,怪鳥遇襲而昏厥時,他再用短刀砍殺怪鳥,將怪鳥剁碎。
他復仇成功之後,就搭船返家,航途中各個島嶼的人都敬佩他是英雄,送給他許多食物與金子,答謝他除去了恐怖的鵟鵟鳥。
---------------------------------------
蘭嶼海岸的船舟,可以藉此想像傳說中父親乘船找尋鵟鵟的畫面 |
鵟鵟的故事在蘭嶼十分知名,許多族人都能講述,筆者也在部落採錄過相關故事。
若要嚇唬不聽話的小孩,族人會說鵟鵟將來捕食壞小孩。
有人說鵟鵟來自神的世界,也有人說以前漢人海賊遇難後的亡靈會變成鵟鵟。據說鵟鵟居住在小蘭嶼,或是海洋盡頭的島嶼。
我聽聞鵟鵟故事,對於那名父親的復仇之旅很感動。
達悟族傳說中,有許多不可思議的禽鳥故事。例如,有時候亡靈會化身為巨鷹(Rakoawey),雖然巨鷹很可怕,但是族人認為若是部落被敵人侵犯,巨鷹就會來保護,以腳爪抓住尖竹,狠狠刺殺來犯者。
此外,族人也傳說山藥(Ovi)會變成鵟鵟或巨鷹,據說曾有婦人採山藥,被山藥怪物抓走,怪物其實是來自巴丹群島(Ivatan)的大怪鳥,於是婦人的丈夫與小孩就搭船前去,最終解救婦女,並燒掉怪物鳥翅,以長矛刺殺之。
我採訪族人有關山藥怪物的故事,族人說法一定會連結大鳥情節(鵟鵟或巨鷹),比對學者劉斌雄團隊紀錄也是如此,可見山藥怪談不宜單獨只提及山藥,同時必須要結合大鳥傳說的觀點。
達悟族怪鳥「Kangkang」,筆者採取相近音,譯為「鵟鵟」 |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魔鬼鳥:蘭嶼角鴞〉,《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蘭嶼惡靈想像:狐狸、惡鳥、魔鬼樹〉,《妖怪臺灣地圖》(聯經出版社,2019年),P.264〜P.268。
⑨【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