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妖怪、怪談名稱】山貓精—貓山
②【妖怪、怪談介紹】
〔妖怪〕山貓精:臺東的貓山,據說是一隻山貓精的化身,此貓妖與鯉魚精不合,雙方互有爭鬥。
③【探訪記錄者】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2018年
⑤【探訪地點】貓山
⑥【探訪筆記】
貓山,傳說中的貓,究竟是什麼貓?
我認為,根據卑南族傳說,可能是麝香貓。參考文本如下。
-----------------------
《老人的話:卑南族卡大地布的歷史敘說》
作者: Anton Quack
譯者: 洪淑玲
出版社: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出版日期:2022/12/30
書籍介紹:
本書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9年出版的《知本卑南族的出草儀式:一個文獻》,以及2022年出版的《祭師、治療者、薩滿?: 卑南族卡大地布之巫pulingaw》,是一系列三本關於卑南族知本╱卡大地布部落的專書,同為安東博士(Anton Quack)整理出版自費道宏神父(Rev. Patrick Veil)及山道明博士(Dominik Schröder)在卡大地布部落所調查蒐集的資料。不同於前兩本書以卡大地布社會文化制度的民族學紀錄及分析為主,輔以儀式禱詞和部落耆老的訪問紀錄。本書是以卑南族卡大地布人的口述歷史為主體,完整轉寫記錄耆老們以族語述說的29篇,關於起源、遷徙、與荷蘭人等外族或與鄰近卑南部落的來往、以及各家族源流等的故事。關於本書的編譯,我們將從語言的角度簡述中文版出版的意義,另結合卑南語的語彙、語法結構分析,補充說明從原著出版至今,我們所觀察到的一些語言改變,並簡要介紹卑南語與其他臺灣南島語之間的關係及卑南語方言之間的差異。若說語言是對於文化瞭解是一把重要的鑰匙,那麼本書的出版極具有學術與應用的意義。
第4章〈普悠瑪卑南族人的起源(一)〉
報導人:Varikay。山道明於1965年8月31日與陳明功一起錄音。該年12月29日與陳明功一起轉寫。於1966年4月與賴英義一起翻譯。
簡介:Varikay講述她去南王/普悠瑪時,在當地聽到普悠瑪卑南族人起源故事。普悠瑪Puyuma(中文稱呼為南王)是卑南族另一方言群的主要部落,據民族學文獻紀載是全體卑南族人。
內容(40頁~48頁):
我要講普悠瑪人的故事。
普悠瑪人的故事是這樣的:
Ngatrengatran、Ngarengaran和Ma'erev這三個人據說是從東方來的。
他們來到西邊,又離開去到Revuwa'an。
他們住在Revuwa'an時,據說又離開去到Valiyaliyan。
他們在Valiyaliyan時,Ngatrengatran說:「你們留在這裡!我去看我們要住的地方。」他走後,據說一整年都沒有消息。
據說Ma'erev和Ngarengaran跟著去找他時,他們離開後,撿到水鹿的皮。
據說他們把皮拿起來,繼續走到大武山。
他們在那邊一直叫、一直叫時,Ngatrengatran有回答。
但他們聽了後,不確定他的位置在哪。
據說Ngatrengatran喊的聲音隨著小溪傳來,他們便再次叫喚他。當他們在次叫他時,他們就跟著他發出來的聲音。他們跟著那聲音時,就找到他了。
Ngatrengatran就在那裏。但他們看到時,他的身體成為一半了,據說一邊是石頭,一邊是人體。
「我們再怎麼講,又能怎麼辦呢?我的身體變成這樣,我已不能動了。回去吧!去吧,回到Revuwa'an!」Ngatrengatran這麼講。
Ma'erev和Ngarengaran就回頭了。
據說他們在Revuwa'an時,那竹子裂開,從中出來Mahumalray和Mahumsir兩人。
那竹子裡面的膜,他們剝下來,就是西方人會在其上寫字的東西。西方人將寫字的竹膜給他們。
(書中譯者註釋:普悠瑪卑南族人的故事認可從竹子起源的神話,卡大地布卑南族人則宣稱自己是從石頭起源。)
據說他們不要,「我們拿這要怎麼辦呢?我們原住民不懂字。」他們就又回頭到普悠瑪,在Kinutrulr建立男子會所。
當他們將門口蓋往東方,到了隔天早上,他們的們卻是朝南方。據說他們再將門口蓋往東方,到了隔天早上,他們的們又朝向南方。
「這個男子會所是怎麼了?它不要朝向東邊。」他們說。
他們去看時,據說有隻麝香貓(varii')死在他們小便的地方。
(譯者註釋:原書譯為廁所。老人家說varii'是palisi「禁忌」,不能狩獵。)
他們拿了那麝香貓(varii'),將牠包好,帶去馬蘭部落(Valangaw)的北邊丟棄。
(譯者:Valangaw是阿美族的馬蘭部落,現在是臺東市的一區,也是卑南族人對阿美族人的稱呼。)
據說那邊有座小山,他們將牠放在東邊,那麝香貓就復活了。
我們當時去普悠瑪,普悠瑪人是這麼講的。
-----------------------------
詳細故事,請參考筆者作品《臺灣妖怪百寶圖》書中篇章〈魚精與貓精:雙怪爭鬥〉。
以下是筆者走訪的照片。
從鯉魚山遠望貓山。
走近貓山。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魚精與貓精:雙怪爭鬥〉,《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魚儂,〈貓鬼:貓妖惹禍〉,《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魚儂,〈貓爺:貓靈成神〉,《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⑩【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隼鳥—白大關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