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妖怪、怪談名稱】黑狗精—糖廠配天宮
②【妖怪、怪談介紹】
〔妖怪〕黑狗精:狗隻死後,若曝屍野外,狗骨吸收日月精華,就會變化成可怕的黑狗精怪,怪物會危害人們,甚至騷擾婦女。此外,臺灣民俗也認為「外方世界」存在一種可怕的「天狗」,人類若沖犯其靈就會導致災厄。
③【探訪記錄者】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2019年1月5日、2020年6月26日
⑤【探訪地點】嘉義縣六腳鄉工廠村、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
⑥【探訪筆記】
東亞國家的人,如果提起狗的妖怪,腦海中第一印象,應該就是大名鼎鼎的「天狗」。
因為日本文化影響,大家想到天狗,都會是日本風格的「紅鼻子、有翅膀的怪人」的印象。但其實這種妖怪形象,並非「天狗」最早的形象。
目前可考察追索的資料,「天狗」傳說最早源自於漢文化《山海經》書中的解釋。「天狗」並不是怪人,而是一種山中的野獸,最奇妙的是,其名是狗,但卻會像貓咪一樣「喵喵叫」。
以下,是筆者收藏十八世紀和刻本《山海經》古籍之中,有關「天狗」的頁面。
白話來說,也就是古人認為西方有一座「陰山」,這是「濁浴水」的發源地,會往南流於番澤,水流裡面有許多五彩貝類。最奇特的是,山中存在一種奇妙的動物,名叫天狗,模樣如狸,頭部是白色,而且叫聲像貓,牠可以幫助人們驅邪逐穢。
這個和刻本的畫師是蔣應鎬,可以看到圖畫中的「天狗」身上有斑紋,尾包翹高高,看起來好像要跟敵人搏鬥一樣。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形象,再加上人們認為天狗能除邪(蛇),所以人們也認為「天狗」會吃蛇,所以某些版本的《山海經》圖畫也會描繪天狗咬蛇的模樣。
事實上,漢文化傳承天狗故事,並非只有野獸的形象而已,還有凶星的概念。而這樣的概念,也流傳到日本,並且在日本產生一系列的質變。
例如,下圖是日本江戶時代《唐土訓蒙圖彙》古籍中的「天狗」故事。這本書是當時向日本小孩子介紹漢人文化的百科全書,在這樣的書中就有天狗的故事與圖畫。
時至今日,「天狗」已經成為日本三大妖怪之一。日本人相信,最具神力的大天狗,通常是臉龐紅潤,鼻子高長,背後長著一雙翅膀,腳踩高木屐,手持團扇,來無影去無蹤,又有「鼻高天狗」的稱呼。
不過,不同種類的天狗,容顏與型態也會不同。例如,烏鴉天狗(小天狗)的外型則是半人半鳥,臉龐類似烏鴉、老鷹,嘴部也是鳥類的嘴喙形狀。據說烏鴉天狗是大天狗的部下。鳥山石燕的妖怪繪畫中,天狗也是呈現鳥類的外貌。
除此之外,日本還有鞍馬天狗、木葉天狗……等等傳說。根據《天狗經》的說法,全日本共有四十八種、十二萬五千五百隻天狗。另外也有人說,如果僧人死前仍執著於人世,就會墮入魔道,也就是「天狗道」,轉生之後就會變成天狗。
以下是日本江戶時代《珍術萬寶全書》的圖畫,描畫了人們扮演天狗的形象。因為這本書其實是當時教導人們變魔術的書籍。
天狗的存在,衍生諸多傳說,世間許多怪異現象,傳聞都是天狗在作怪。例如,山中突然出現大樹倒下的聲音,但其實並無此事,這種怪聲就是「天狗倒」,妖怪漫畫家水木茂曾經在南洋聽過這種怪聲。
還有一種「天狗笑」,當人類入侵山林時,樹林周遭就會出現莫名的怪笑聲音,卻找不到怪聲源頭。除此之外,最常聽聞的天狗傳說則是「天狗擄人」,如果小孩子無緣無故失蹤,意外遭遇「神隱」,據說很有可能被天狗抓走。
雖然日本的天狗,很可能是從中國的天狗傳說演變而來,但是也有日本學者追溯日本天狗「大鼻子」的原型,可能是日本傳說中的「天逆每」。
「天逆每」是一種妖怪神,自稱為「天逆每姬」,據說是天狗或是天邪鬼的祖先,因為素盞嗚尊滿胸的猛氣吐出之後而誕生。據說天逆每擁有人類的身體和野獸的頭顱,鼻子高長,雙耳巨大,而且力大無窮,瞬間能走千里,甚至生有獠牙,能夠一口咬碎堅硬的刀槍兵器。
回到臺灣,民俗文化也有「天狗」的蹤跡,主要顯現於「沖犯天狗」的民俗講法。如果人們被這種天狗妖怪纏上,就要使用「外方紙」的天狗紙錢去驅逐妖怪。
臺灣民俗用語,「外方」的廣義意思是指「外在的、無形的超自然世界」。狹義則是指涉「鬼煞、兇神、惡靈」。
關於漢文化、日本、臺灣,對於「天狗」的不同說法,讀者可以參考我的著作《臺灣妖怪百寶圖》(2023年)之篇章〈天狗:兇犯世間〉,我有更簡明的解釋。並且,我也在書中與插畫家合作,從傳統外方紙的天狗形象為出發點,衍生創作出我們心目中的天狗造型。
另外,筆者也根據我自身的收藏經驗、爬梳天狗傳說差異的理論,創作小說〈天狗迷亂〉,讀者可以參考《華麗島軼聞:鍵》(2017年)的我的小說作品。
關於臺灣狗妖精的故事,如果想更深入認識,可以去臺灣哪個地點訪妖探奇呢?
筆者推薦,嘉義縣六腳鄉工廠村。這個地方在日本時代是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後來國民政府接收,到了現代因應轉型,而發展為「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
之所以推薦這個地方,是因為在日本時代,蒜頭糖廠曾經有狗妖精作怪的故事。而且蔗埕文化園區設計頗佳,很適合遊客觀光旅遊。
關於狗妖精的故事,可以走到工廠村的「糖廠配天宮」,宮廟裡面的碑文就說明了昔日的故事。筆者就不贅言,留給讀者自行追索、想像的空間。
關於蒜頭糖廠的狗妖精之旅,筆者還有2事可以推薦給讀者。
1. 六腳鄉工廠村的長輩們,在社區組織了「笑瞇瞇懸絲偶劇團」,表演地址就在「糖廠配天宮」之前,讀者有機會可以參觀社區長輩們用心排練的偶劇演出,其中有一齣偶劇,就是表演糖廠黑狗精的故事。
2.走訪「糖廠配天宮」之後,行有餘力,也可以再去參訪朴子的「配天宮」。當初就是朴子配天宮的媽祖娘娘協助驅逐黑狗精,所以村民鑄造大耳香爐與燭台,奉獻給朴子配天宮,如今物件仍留存於宮廟中,是歷史見證。
筆者走訪蒜頭工廠,在村子裡偶遇可愛的小黑狗 |
朴子配天宮門口 |
既然提到了狗的傳說,筆者也繼續說一些有趣的臺灣狗譚。
日治時期文學家西川滿與池田敏雄的著作《華麗島民話集》(1942年),書中有一篇〈狗仙人〉。
---------------------------------
《華麗島民話集》(1942年)的〈狗仙人〉,其翻譯文章如下:
在某個村子裡,有戶非常貧窮的人家。有位神仙覺得他們很可憐,於是化身成一隻狗來到這家門前。因為這是隻很可愛的狗,所以那家人決定要飼養牠。
隨著狗漸漸長大,家裡也變得愈來愈有錢。附近的鄰居都傳說那家人是因為撿到那隻狗,才變得那麼有錢。但主人卻反駁道:「沒有那種蠢事,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我自己的力量賺來的。」但誰也不信他的。
因此,主人用大竹棒打那隻狗道:「我為了你惹了這麼大的麻煩!」那隻狗發出了好像老人的聲音而哭泣著。聽到哭聲的鄰居都說:「那一定是神仙,光聽他的哭聲就知道了,不是嗎?」
主人更加的生氣,決定要把那隻狗丟到河裡去。但是因為鄰居不斷地請求說:「太可憐了,千萬不可把牠丢到河裡去。」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主人便把牠埋在土裡。但是之後仍然有:「上次被活埋的那狗一定是位神仙」的說法在村裡流傳著。
主人聽了臉上青筋暴起,憤怒異常,於是集合村裡的人,去挖掘埋狗的地方看看究竟。然而從挖開的洞中,卻出現了一具滿身傷痕的老人屍體。
至此,主人才知道自己的失策,也不管眾目睽睽,大聲的哭了出來。從此之後,那個家又恢復到像以前那樣的貧窮。」
(編譯:致良日語工作室,1999年《華麗島民話集》的翻譯文章,致良出版社)
--------------------------
至於臺灣原住民,有關狗的怪談,新竹尖石鄉的泰雅族部落,流傳「食人犬」的故事。
日治時期《生蕃傳說集》(1923年)的篇章〈食人犬〉:
「某處,人們在搗麻糬的時候,突然跑來了一隻可愛的小狗,於是人們就收養牠。但這個收養者也很想養大狗。某一天,部落裡面有兩個人在山中尋找時,同時之間出現了很多的猛犬,不停吠叫,向人撲去,兩人嚇得爬到樹上,但那棵樹也被咬倒,結果兩人就被咬死了。」
關於這個泰雅族故事,開頭、過程、結尾似乎無法串連,似乎有遺漏的地方,但這也是民間文學的一種特點。
最後,筆者再分享以前臺灣發行的漫畫《狗頭人》(1961年),由臺北縣的天寶書局所出版。其封面狗頭人身,看起來十分怪異。這個形象與江戶時代出版的《和漢三才圖繪》的「狗國人」的形象,則是相反,看起來都非常奇異。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天狗迷亂〉,《華麗島軼聞:鍵》(九歌出版社,2017年)。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對抗鬼怪的絕招〉,《妖怪臺灣地圖》(聯經出版社,2019年),P.83〜P.87。
⑩【電子地圖】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