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描述,從前有一個人很喜歡釣鯰魚。有一天,當釣客帶著糯米丸子來到河邊,放下釣線垂釣的時候,忽然之間,天空下大雨。
釣客只能進入附近的竹林裡面避雨,一邊吃糯米丸子。
這時候,不知道從哪裡突然冒出了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小孩,對方請求施捨一顆丸子。
釣客於心不忍,於是就給了一顆丸子,那個小孩拿了之後,一溜煙就跑走了。
雨停之後,釣客又開始釣起魚,很快就釣到了一條大鯰魚。釣客很高興走回家,想要料理鯰魚,他立即剖開了鯰魚,竟然在鯰魚的肚子裡發現了方才他給那個乞丐小孩吃的糯米丸子。
①【妖怪、怪談名稱】鯰精―彰化埔鹽
②【妖怪、怪談介紹】
〔妖怪〕鯰精:鯰魚日久成精,會擁有不可思議的魔力,只要翻身就會淹起大洪水,沖垮農田與屋舍。昔日埔鹽曾有鯰魚精作祟,後來被雷電劈死。
③【探訪記錄者】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2018年9月15日
⑤【探訪地點】彰化埔鹽打廉村
⑥【探訪筆記】
彰化埔鹽鄉,以農業為主要經濟型態,近年來最熱門的新聞事件,挪威鐵人三項選手伊登(Gustav Iden)頭戴「埔鹽順澤宮」的帽子奪冠,因此讓順澤宮聲名大噪,連帶影響了埔鹽鄉的觀光人潮,許多人會到這裡拜拜,並且領取宮廟帽子來祈福。
筆者關注埔鹽鄉,其實是因為此處據說有妖怪。埔鹽鄉東南側、很早就形成的聚落「打廉村」,據說曾經有鯰魚妖怪棲息。
我一開始得知此事,是因為臉書朋友「EG Tsai」在2017年的時候在臉書上向我分享此事,於是我便深入追蹤調查。
打廉村在清國時期稱為「打廉庄」,早期墾民是客家人,所以村中的「大安宮」祭祀三山國王,也就是客家守護神。
2018年9月,筆者實地走訪打廉村,在大水潭邊訪問數名當地老者,詢問有關鯰魚精的故事。筆者採訪王XX先生(1956年出生,打廉村民)的說法,採錄故事如下所述:
據說在清國時期,先民來到此處開墾,當時村中有一個大水潭,水中棲息著一對鯰魚。兩隻鯰魚日久成精,是奇妙的神物,但是神物也會作怪搗亂。因為母鯰精抱怨池水太小,居住不容易,於是公鯰精在水中翻滾大浪,拓寬潭水空間,結果大水氾濫四周,將農田、房子全都淹沒,先民們都抱怨:「鯰精又要作怪!」後來天公出巡至此,察覺水中鯰魚精一再擾亂地方安寧,於是下令雷公來此處降妖。雷公立即以雷火打擊水中的妖怪,最終兩隻鯰魚精都被打死了。
除此之外,筆者也有採訪到其他不同版本的說法。例如其一,當初水中只有一尾鯰魚精,因為水池空間太小而翻滾成災。其二,當初是大安宮的三山國王以雷電打死鯰魚精。
鯰精詳細故事與考察過程,請參考筆者作品《臺灣妖怪百寶圖》書中篇章〈鯰精:滾水成災〉。
以下是筆者走訪的照片。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鯰精:滾水成災〉,《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魚儂,〈人面魚:魚肉好吃嗎?〉,《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魚儂,〈火鱷:妖怪戀愛譚〉,《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⑩【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