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妖怪、怪談名稱】鷹靈—七美鷹塔
②【妖怪、怪談介紹】
〔怪談〕鷹塔:傳說有一位苦命的媳婦,被惡劣的小姑虐待,死後之靈魂化身為鷹鳥,徘徊於七美海岸。後來人們紀念此事,建立鷹塔。
③【探訪記錄者】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2017年7月2日
⑤【探訪地點】澎湖七美的「神鷹寶塔」。
⑥【探訪筆記】
臺灣原住民有許多「人變鳥」的傳說故事,而在漢文化中,有時候也可以看到這類型的故事。
其中有一個知名故事,與澎湖七美的「神鷹寶塔」有關。
以下,引述文史學者姜佩君書籍中採集的鷹塔傳說。
------------------------------------
▲姜佩君,〈七美鷹塔的由來〉,《澎湖民間傳說》(聖環出版社,1998年)。
※講述者:呂啓懋、21歲、學生、專上、國語、七美耆老所述
※講述時間:1997年5月18日
※講述地點:馬公市、六合路
※採錄者:黃瑄仁
※摘錄文章內容:
很久很久以前,在七美西湖村住著一戶人家,家裡只有三個人,哥哥常年出海捕魚,在家的時間非常少,所以平日只有他的妻子及妹妹兩人一起生活。
嫂嫂是位溫柔賢淑的女子,而妹妹卻是個壞心腸的人,她對嫂嫂非常苛刻,每天給嫂嫂三斗米卻要她磨出六斗粉,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嫂嫂因爲深愛著丈夫,不願兄妹因她失和,所以只好暗地裡將嫁妝拿去變賣換米,以補充六斗粉的不足。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嫂嫂的嫁妝終於全部變賣完了,嫂嫂再也沒辦法去買米來補充這六斗粉的不足。
這天,她把三斗粉交給小姑,小姑一見只有三斗便罵道:「從前妳三斗米能磨出六斗粉,爲什麼現在只有這一點?一定是妳偷偷的拿去賣給別人!」說完,就拿起石磨朝她頭上擲去,可憐的嫂嫂不幸被石磨擊中,當場倒地死亡。
死後的嫂嫂變成一隻美麗的鷹鳥,由於生前受盡小姑的虐待,所以她一天到晚叫著:「惡姑!惡姑!」
變成鳥的嫂嫂仍然很愛她的丈夫,所以每日都會飛到七美西北方海邊的一塊石頭上,看她的丈夫出海捕魚。
而小姑將嫂嫂害死之後,心中十分愧疚,整個人的態度也完全變了,每天拿著東西到海邊餵食這隻鷹鳥。
後來鷹鳥飛走後沒有再回來,人們便在鷹鳥休息的地方建了一座塔,上面塑了一隻鷹鳥,來紀念這位少婦。
------------------------------------
七美的鷹塔,聽起來故事十分神奇。
而筆者感覺神奇之處,並非人類靈魂可以變成鷹鳥。最令我好奇的地方,小姑是如何力大無窮,竟然可以拿起石磨砸人?
其實,民間故事趣味之處,就在於「創造」,就算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也會在鄉野傳說中出現。
實際上,七美這座神鷹寶塔的由來,與「惡姑鳥」的傳說無關。女子過世之後變成鷹鳥的故事,是人們奇幻想像,而且其故事情節在漢文化常見,有其脈絡可以追尋。
如果想知道鷹塔的詳細由來,可以參考黃有興、甘村吉著作的《西瀛尋塔記:澎湖的辟邪祈福塔》書中有詳細紀錄。
以下,就根據《西瀛尋塔記:澎湖的辟邪祈福塔》(澎湖縣政府,1999年11月)書中資料,介紹這座塔的故事。
鷹塔最早在19世紀光緒年間建立,由玉蓮寺的董事所建立。原先塔有11層,但是後來因為風水緣故在1923年改為9層。
早期的鷹像,是在1943年安置,是玉蓮寺「九蓮菩薩」乩示放置神鷹塑像,而此鷹也被稱為「塔將軍」或「鷹先生」。
1986年,颱風來襲,鷹塔傾倒,於是雙湖國小的老師發起重建,請邵有平師傅建塔。
現在的塔頂鷹像,由邵文化雕塑,高20公分。整體塔高319.5公分。
1986年10月建好鷹塔之後,村人便請玉蓮寺臨水夫人神像蒞臨坐鎮,並且舉行「祭江」的儀式來安塔。後來,村人每年會在農曆元月15日舉行拜塔,也稱為「祭江」。
為何村民想建塔呢?
其實是現在鷹塔這個位置,匯集東湖與西湖兩村的排水口處,水由南往北流,因此玉蓮寺觀音認為這是不好的風水,應該要建塔鎮守出水口,讓水流稍微往東偏流,這樣才可以守住村莊的財富,讓村民安居樂業。
目前,此塔坐北朝南,位於西湖村山腳仔莊的海邊排水口處,當地俗稱此處是「黑溝口」。
並且,此塔周圍也有一些特殊的稱呼。
1.塔東的200公尺處稱為「黑雲仔前」。
2.塔西的100公尺處稱為「低路仔頭」。
3.塔南的100公尺處稱為「大圓窟」。
4.塔北邊則是海岸,當地人稱為「沙圓仔腰海」或者是「塔前海」。
鷹塔的東邊有一個水泥橋,長約15公尺,寬約2公尺,可以經由這座橋到達鷹塔。
有關鷹塔的詳細資訊,讀者可以參考《西瀛尋塔記:澎湖的辟邪祈福塔》書中的介紹,更加認識澎湖祈福塔的故事。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鷹哥鳥妖:鶯歌石〉,《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祈福鎮風:鷹塔、魑魅魍魎碑〉,《妖怪臺灣地圖》(聯經出版社,2019年),P.287〜P.290。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石敢當壓鬼〉,《妖怪臺灣:怪譚其夢卷》(聯經出版社,2020年),P.365〜P.366。
⑩【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