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妖怪、怪談名稱】
石馬幻獸―士林芝山巖
②【妖怪、怪談介紹】
〔妖怪〕石馬幻獸:據說曾經是開漳聖王的坐騎,但是後來脫離聖王掌握,私自跑到民間遊玩,喜歡偷吃農作物,後來石馬的元身石被村民鑿洞之後就無法作怪。
③【探訪記錄者】 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 2016年12月20日、2020年8月9日
⑤【探訪地點】 臺北市士林區至誠路一段與雙溪路交會的「名山公園」。
⑥【探訪筆記】
如果說起臺灣現在最知名的妖怪,很多人會說是「魔神仔」。如果說起臺灣古代漢人社會最常見的妖怪種類呢?
筆者研究臺灣妖怪多年,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馬妖精」。
這個答案也許會讓人很困惑,畢竟現代臺灣人流傳妖怪故事,已經比較少以馬妖為主角。不過從古自今,臺灣鄉野有關馬妖精的傳說很多:白馬神、石頭馬妖、墳墓馬妖、銅馬精……等等。
這幾年來,我熱衷於尋找馬妖精的故事,臺灣有許多地點或地名都與這一類故事有關。我最早在臺中找尋妖怪景點,最知名的奇幻場所就是豐原「葫蘆墩」的白馬神與白兔神的故事。據我調查,臺灣北、中、南、東、離島都有馬妖精的相關傳說。
臺北的馬妖,最知名者是士林區芝山巖的石馬妖怪,這隻馬妖也牽涉了臺灣歷史中的漳泉械鬥歷史。
以前芝山巖的漳州人經常和艋舺的泉州人爭鬥,漳州人的守護神開漳聖王會騎著一匹聖馬協助漳州人。泉州人敗戰之後,經過地理師指點,才得知那匹聖馬的元身是一個巨石,於是就在半夜在此石頭鑿洞,讓聖馬無法出戰。
另外還有一種特別的傳說是,這隻石馬因為一直協助聖王作戰,後來厭倦了戰爭,於是脫離了聖王的控制,半夜就會跑到民間的農田裡偷吃農作物,四處散步遊玩。有些農民很感謝石馬偷吃農作物,因為據說田地被偷吃之後,那一年的收成就會很豐收。但是更多的農民很懼怕這匹石馬,認為牠是可怕的妖怪,於是就以利器鑿洞於石上,破壞了石馬的元身石,讓牠再也無法四處走動。
日治時期雜誌《民俗臺灣》在1941年12月有一期「士林特輯號」,文史學家曹永和撰寫了芝山巖相關故事,包含〈士林的古碑〉、〈士林的傳說〉、〈士林寺廟誌〉、〈士林聽書〉這些文章。以下簡介他描述的士林石馬傳說。
-------------------------------------------------
▲曹永和,〈士林的傳說〉,《民俗臺灣》 (1941年12月5日),中譯本由林川夫重新編譯,收錄於《民俗臺灣》中譯本第一輯。以下摘錄石馬故事:
士林地方的傳說以芝山巖為中心,也有很多是圍繞在分類械鬥的話題上,由此可知芝山巖的八芝蘭人的生活是佔有多麼重要的地位,事實上芝山巖是八芝蘭人的象徵,雙方有密切的關係。當地住著先人的魂魄,染著先人的血跡,八芝蘭的芝山巖也是文人街,為文人騷客聚會之地,此外芝山巖山頭上留著六氏先生
的血,非常悲壯,此處所堆積的芝山巖精神是悲壯而崇高的。
一、石馬:
芝山巖山道入口側的田圃中,有個圓形直方體,從對角線切開,有一塊好像載著其中半塊的岩石,此即為石馬。
聽說此為〔開〕漳聖王的御馬,當八芝蘭的漳州人和艋舺的泉州人不合時,開漳聖王即顯靈,騎著此石馬,立於漳州人(八芝蘭街是漳州人的街市)的頭陣,打敗了艋舺人,此後艋舺人商討政策,利用一人夜宿石屋,夜間潛入八芝蘭,以刀刺進石馬的側腹,石馬即不支死亡,此後開漳聖王即不再乘石馬,與泉州人作戰時也不見開漳聖王現身了。聽說事實上今日的石馬腹側確實有一排洞,也有紅紅的傷痕。
此外也傳說,石馬是聖王公的御馬,但卻常在夜間偷食田園的作物,農民一氣之下就在石馬的腹部開個洞,這就是石馬立於田圃中之原因,此後農作物也不再荒蕪了。
-------------------------------------------------
另外,《公論報》在1954年8月2日的專欄文章〈「石」的地名和它的俗信與傳說〉,作者謝金撰講述石馬故事:「因其形如馬而得名。據傳:『石馬』是『開漳聖王』所坐騎的寶馬,每逢暗夜常四出偷吃水稻,故附近農民初認其為一種害物,但至莊稼成熟時,被偷吃的水稻卻獲得豐收。」
另外,戰後的臺灣妖怪畫家第一人陳定國先生,也描繪了第一篇芝山石馬的臺灣漫畫作品。
石馬故事很特別,我實際走訪名山公園,石馬的元身石比想像中還要巨大,讓我嚇了一跳。我實際檢查元身石的鑿洞,不只一處,看起來像是人工鑿出。
走訪的時候,雖然很高興與聖馬的元身石面對面,但是過程有點受干擾,因為元身石位於公園內的一處凹地,當時前幾天下雨,雨水積在凹地內,所以誕生了很多小黑蚊。我一邊檢查石上的鑿洞,一邊揮趕蚊蟲,也是很特別的經驗。
其實,芝山巖有許多奇妙的大石頭,值得探訪觀察。至於臺灣更多的白馬神故事,讀者可以參考筆者作品《臺灣妖怪百寶圖》,插畫家也描繪了傳說中白馬精靈的樣貌。
陳定國作品 |
陳定國作品 |
從芝山公園看名山公園 |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白馬神:寶藏守護神〉,《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墓妖:石像怪物〉,《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⑨【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