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妖怪名稱】蟾蜍精―公館蟾蜍山
②【妖怪介紹】
〔妖怪〕蟾蜍精:居住在臺北公館的蟾蜍山,會吃人,是一種邪惡的精怪。
③【探訪者】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 2018年10月26日
⑤【探訪地點】 捷運公館站2號出口,經過公館圓環,轉入羅斯福路四段119巷,可抵達「公館蟾蜍山廣場」。
⑥【探訪筆記】
據說在數百年前,臺北的一座山丘上,藏匿著恐怖的蟾蜍精。這隻精怪能夠吐出毒霧,加害村莊百姓,讓人們苦不堪言。
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在1915年5月21日有一篇報導〈傳說之山:食人山(蟾蜍山)〉,文章中描述了蟾蜍山傳說的早期由來。其報導文章請見筆者作品《妖怪臺灣地圖》書中的介紹。
戰後,陳定國在1970年出版的兒童書籍《臺灣民間趣味故事》,則提到了不同於《臺灣日日新報》的說法。
以下,是筆者走訪蟾蜍山的照片。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蟾蜍公:或好或壞的精怪〉,《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魚儂,〈蛙靈:四跤仔奇譚〉,《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臺北的蟾蜍精與降妖者〉,《妖怪臺灣地圖》(聯經出版社,2019年),P.31〜P.35。
⑩【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