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妖怪、怪談名稱】風沙鬼—後寮威靈宮
②【妖怪、怪談介紹】
〔妖怪〕風沙鬼:澎湖多風沙,有時候人們會認為風沙是陰鬼作怪,導致耕種不易,也干擾人類生活起居。據說後寮村與通梁村之間有一種風沙鬼,又稱為「西畔陰鬼」。
③【探訪記錄者】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2017年7月1日
⑤【探訪地點】澎湖縣白沙鄉後寮村「威靈宮」。
⑥【探訪筆記】
天地之間的一些自然現象,人們認為這些現象與妖精怪靈相關。
例如,根據臺灣日治時期書籍的記錄,深山或島嶼之中,有一種叫做石燕的怪鳥,這種怪鳥飛翔於天際,翅羽拍動時,天地之間就會有大風。
事實上,石燕的傳說在漢文化流傳已久,也有許多種說法。
究竟,石燕是何模樣?
江戶時代古籍《唐土訓蒙圖彙》書中,就繪畫了石燕的模樣,而且其形態類似蝙蝠。
這本書翻過去下一頁,則描繪了另一種怪鳥「飛簾」的模樣,也能寫作「飛廉」。這種怪鳥,同樣與風相關,漢文化傳說其形態是「鹿首鳥身」,據說能夠引起大風,是風的管理者,也能稱為風神、風伯。
《楚辭.屈原.離騷》有一句話:「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前面有「望舒」(為月神駕車的御者)先開路,後面有「飛廉」(風神)跟隨。
而在臺灣,與風有關的妖怪,則可以注目於澎湖縣白沙鄉的「後寮村」。
後寮村位於白沙島北邊,瞭望山的西南山麓。其名稱由來,因為先民初來時,在山後海邊搭寮定居,所以才取名為後寮。
該村先民有許世朝與許世聘兄弟二人、顏昌等叔侄三人,大約是在17世紀的時候,從金門遷來定居。此處在清國時期逐漸發展為兩大聚落,也就是長岸社及後寮社。
眾所皆知,澎湖風沙特別大,對居民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島上有許多鎮風石碑,希望能用石敢當特殊的靈力去制止風沙。而在後寮村一帶,也因為風沙大,人們傳說在「風坑口」這個地方有鬼怪騷擾人,所以人們就依照當地神明「保生大帝」的指示,立起大石碑制止鬼怪害人。
相關故事,讀者可以參考筆者作品《臺灣妖怪百寶圖》書中篇章,進一步了解後寮村大石碑的故事。
以下,筆者分享走訪威靈宮、後寮村海岸的實景照片。
後寮海岸邊風沙很大,知名的「天堂」祕境景點,其實這條路是具有除煞破邪、祈福保平安的威力。
後寮村到通梁一帶,據說是風沙陰鬼時常出沒的場所。此照片是通梁村著名的「通梁古榕」,位於澎湖縣白沙鄉通梁村的保安宮前,樹齡達300多年。
1958年5月17日,澎湖地方報《建國日報》新聞文章提到一件澎湖怪談。
馬公市長安里的保安街青石巷,蔡姓住家被劃為都市計畫區域,拆屋過程中,發現房屋西側寢室北面牆壁有許多白骨,白骨分布牆中每一層 石之間,因為時間久遠而色澤略呈黃褐色,其骨份量很多,可裝滿兩小甕。
蔡姓人家說,骨頭份量遠超一個人應有的骨頭數量,並且也有尖長牙齒,所以他們猜想可能是某種獸骨?
蔡姓人家說此屋大約在1798年由他的曾祖向朝陽里人購買,而他家族住在此屋之後,頗不安寧,也經常感受到陰森森的氣息,於是他猜想應該是受到牆骨作祟影響。又因為其骨埋在離地一公尺的牆內,與床鋪高度同位,其骨更容易吸收人類的陽氣。
不可思議的牆骨怪談,有時候會成為創作者的靈感,例如臺灣鬼片大師姚鳳磐電影《半夜人》,電影劇情描述一名女子被殺害,屍骨被埋於屋中磚牆,後來女鬼作祟此屋住民。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風沙鬼:西畔陰鬼〉,《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祈福鎮風:鷹塔、魑魅魍魎碑〉,《妖怪臺灣地圖》(聯經出版社,2019年),P.287〜P.290。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空難怪談:詭異的語音留言〉,《都市傳說事典:臺灣百怪談》(奇幻基地出版社,2022年),P.150〜P.151。
⑩【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