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妖怪、怪談名稱】馬龍潭傳說—龍潭里
②【妖怪、怪談介紹】
〔怪談〕馬龍潭:此處位於筏子溪東側,最早時期是中部平埔族拍瀑拉族的生活領域。地名「馬龍」源自平埔族語言「Marlin」,其意義禁忌之地、死靈棲息之地、墓葬之地。
③【探訪記錄者】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從小到大
⑤【探訪地點】龍潭里
⑥【探訪筆記】
臺中市政府旁邊有大遠百、新光三越、老虎城百貨公司,知名的國家歌劇院也在附近。住在大肚山的我,若要前往這附近,就需要跨越筏子溪,其中一條道路是經過西屯區的虹揚橋。此橋橫越筏子溪,橋的東側就是龍潭里,過了龍潭里之後就可以到歌劇院、百貨公司等地。
臺中市西屯區的「龍潭里」,古老的地名原本是「馬龍潭」。臺灣大道旁的地名「朝馬」,這個「馬」字就是源自這個古地名。
乍看之下,有馬有龍很威風,似乎也有龍馬精神的強健之義。但其實,這個地區最早是拍瀑拉族的領域,這個地名也來自平埔族語「Marlin」。
「Marlin」這個字,在平埔族語的意思是禁忌之地、死靈居住之地、墳墓之地、獻祭祖靈之地、險惡之死亡地……等等意思。
筆者查詢拍瀑拉族語,目前尚未收錄「Marlin」的詞彙。並且詢問拍瀑拉族人白俊忠老師,也尚未明朗這個字的意義。
但是,可以參考中部另一族群巴宰族語的詞彙。巴宰族語的「哭泣」,寫法是「Mangit」(發音:∕ma.ŋít∕)。所以也有一說,昔日族人的墓葬地是坑谷、溪畔等地,埋葬屍體的時候會哭泣,於是「哭泣」這個字詞就引伸為「墓葬之地」,因此也有後來的死靈棲地、禁忌地的意思。
如果仔細一查,就會發現臺灣有許多地名都是「Marlin」、「Mangit」的發音,漢字寫成「馬鄰」、「瑪璘」、「瑪陵」,都是同樣的情況,也就是說在平埔族居住的時代,這些地點都被族人視為禁忌危險之地、異靈棲息之地。
除此之外,白俊忠老師提醒我,可以參考道卡斯語言。
因此,我查閱苗栗道卡斯族的matitaukat道卡斯字典,得知族語「malin」的意思是「禁忌」(taboo)。至於族語「malinau」的意思則是「死亡」(to die)。
另外根據《道卡斯族新港社部落史》書中資料,「哭」的道卡斯族語是「samalin」。根據學者的調查,在詞尾位置的鼻音/n/,有時候族人會省略,因此「哭」的講法會是「samali」。(註)
藉由道卡斯族的「馬鄰」(malin)的字音調查,可以進一步調查包含「馬鄰」發音的地名緣由。
我調查苗栗地名,也發現許多包含「馬鄰」發音的地名。例如馬陵山、馬鈴坑,這些地名可能早期是道卡斯的禁忌地。
▲註:感謝拍瀑拉族裔白俊忠老師協助查詢拍瀑拉族語言,並且提供《道卡斯族新港社部落史》書中資料說明道卡斯族語的「哭」詞彙。
▲註:簡史朗、劉秋雲,《道卡斯族新港社部落史》,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21年。
另外也有一說,因為「馬龍潭」位於筏子溪凹岸,岸邊有深水處,所以是人們忌諱害怕之危險地,據說有妖怪鬼魂出沒,會讓人失足落水。這樣的認知,從平埔族居住的年代直到清國、日治時期形成馬龍潭庄都有流傳,可見傳說歷史十分久遠。
白俊忠老師則提到,這個地區的昔日族群可能是拍瀑拉族的大肚社。
這邊也可以補充,也許看到「馬龍潭」,會讓人以為這邊有「封閉水域之潭池」。但其實,昔日漢人會將溪河流經的深水處稱為「潭」,這種潭未必是封閉水域的稱呼。
筆者比對老地圖「日治二萬分之一臺灣堡圖」、「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百年前的筏子溪水道與今日水道路線略有落差。可見此溪水會因氾濫、大雨等因素而改易水道,這種水道容易形成危險彎潭,可想而知。
以下則是筆者收藏的1927年的老地圖。圖中右上角有馬龍潭。
筆者從小在筏子溪邊生活,此溪生態自然豐富,而且經過歷年整治,危險度降低了很多。筆者走訪龍潭里附近的水域,平常時候水量看似淺,也會有釣客在岸邊釣魚,所以有點難以想像平埔族人稱呼的「死靈地」、「禁忌地」的恐怖感覺。
儘管如此,若是颱風、大雨日,筏子溪也會瞬間翻滾大浪濤,泥黃洪流來勢兇猛,父老長輩都會提醒小孩子不要前往筏子溪邊,或許這時候的溪岸才會與傳說中的「禁忌地」相符。
另外,關於「馬龍潭」的墓葬靈地傳說,或許可以從近年來的考古資料進行參考。
筏子溪龍潭里的對岸是西屯區協和里,此地古名「下七張犁」。我小時候很害怕經過這裡,因為這裡有一座墓仔埔(漢人墓)。我以前途經此處,都感覺陰風森森,四周氣氛詭異,我極為害怕。但是如果要前往「中港路」(今名「臺灣大道」)又必須途經此處,只好硬著頭皮經過。後來墳墓遷走了,路面整修過多次。我本來以為此處已無墳墓,但近年來考古研究團隊竟然在此處發現了史前墓葬群「安和遺址」。
遺址位置大約在虹揚橋西側、安和路張家祖廟一帶,調查結果發現此處有大量古文物、灰坑堆積及墓葬,並且發掘出48具人骨。經過碳十四鑑定之後,推測年代距今約4800至4000年間,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時期之墓葬群,是臺中罕見的考古遺址。
![]() |
安和公園位於安和遺址的區域 |
考古團隊調查,人骨的葬姿大多是「仰身直肢」的葬法,雙手會交疊於肚腹,兩腿平伸向內合攏。
最著名的骨骸,是一對「母子遺骨」,20多歲的成人女性骨骸,以左手托住一個嬰兒。女性約身高160公分,嬰兒大約出生6個多月,媒體報導多稱為「安和母子」、「安和媽媽」。
「安和遺址」周圍的安和路、虹揚橋是我日常生活的活動範圍,我本來以為這裡只是單純的墓仔埔,沒想到在地層之下,竟然隱藏著千年以前的古代故事。我第一次在新聞節目上目睹母子遺骨的慈祥身影,心情震撼不已,深深動容,一直以來忌諱此處的恐懼心情也不知不覺煙消雲散。
筏子溪邊的「馬龍潭」,其位置與「安和遺址」僅有一水之隔。或許可以猜測,筏子溪兩岸的這塊區域,自從千年以前就是墓葬之地。
除此之外,筆者也想起2件有關「龍潭里」的微恐怖經驗。
第一個恐怖之事,有關龍潭里上方的虹揚橋。此橋是連接大肚山工業區與臺中市區的重要道路,每逢下班尖峰時段,很容易塞車,每次不小心在下班時段開車經過此橋,都會讓我覺得擁擠車陣很恐怖。而且筏子溪風很大,有一次我與父親開車經過此橋,竟看見前方有機車騎士直接被風吹倒在地,橋上的車多且快速,眼看危急,我與父親趕緊閃黃燈停車,協助騎士離開危險道路。此外,還有一次行車經過此橋,後方車輛沒有注意前方的環中路已經紅燈,就直接撞上了我的車子,也是難忘的無奈經驗。
第二個恐怖之事,前幾年我得知龍潭里的地名由來與平埔族祭靈文化有關,於是就走踏筏子溪,想找尋沿岸的深水處、危險水域。結果沒注意到時間就天黑了,雖然夜黑,但因為平常我夜晚慢跑也會沿著筏子溪堤防,所以也沒什麼害怕,悠悠哉哉踅步返家,結果一片漆黑中隱隱然有騷動聲,岸邊草叢竟浮起一陣光,嚇得我想起以前聽過的筏子溪鬼火故事,頓時渾身冷汗涔涔,立刻舉步往回跑。跑了幾十公尺後,我顫抖地往回看,發現岸邊堤防有一對男女朋友正以手機電燈照路。原來是人,嚇死我了。
筆者也再補敘一事,小時候常聽筏子溪的水面有鬼火飄浮,實際一見才知道那是螢火蟲發光。長大之後,溪水流域生態改變,十幾年都未曾見過螢火蟲。而在2011年至2023年,夜晚慢跑筏子溪沿岸,偶爾竟可見螢火蟲點點光亮,極為感動。溪水生態復甦,或許與市政府近幾年整治筏子溪的行動有關。
![]() |
從龍潭里遠望虹揚橋 |
![]() |
龍潭里的筏子溪岸 |
![]() |
龍潭里龍洋巷 |
由此可知,所謂的「媽憐」,在拍瀑拉族語中,也有喪葬處之意義。這個詞語,可能互通於拍瀑拉族與巴宰族之間。
結合潘先生與白老師的說法,如果參考沙轆社族人將媽憐山(今日鹿寮國中一帶)作為喪葬之處,鹿寮國中前方的鹿鳴公園則是祭祀場,那麼也許能推斷,筏子溪的龍潭里一帶某處,昔日可能也是大肚社的傳統祭場。
對於昔日的族人來說,這一區應該是極為神聖的場域。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漈鬼:落漈島之鬼〉,《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魚儂,〈鬼母:棺中育子〉,《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魚儂,〈魚精與貓精:雙怪爭鬥〉,《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⑩【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