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妖怪、怪談名稱】鬼門關龕門—老大公廟
②【妖怪、怪談介紹】
〔怪談〕鬼門關龕門:農曆七月鬼門開,鬼魂能返回陽間探望親人,也可以享受人們供奉的飯菜佳餚。直到七月最後一日鬼門關,鬼魂才返回陰間。
③【探訪記錄者】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2019年7月28日
⑤【探訪地點】基隆市安樂區樂一路76巷37號的「老大公廟」。
⑥【探訪筆記】
臺灣人認為農曆七月鬼門開,陰間的鬼門打開之後,鬼魂可以返回陽間探望親人,也可以享受人們供奉的飯菜佳餚。
祭祀「好兄弟」的日子,經常是7月15日,也稱為中元節。
而臺灣中元祭知名者,其中一個是「鷄籠中元祭」。
當地的祭典起緣於西元1851年8月的漳泉械鬥,因為死傷者非常多,漳泉地方人士為了防止傷亡擴大而停止爭鬥。
根據「國家文化資產網」官網介紹:「……再次械鬥之衝突終於平息;取代以字姓輸值主普,超渡普施孤魂幽靈,以血緣代替地域觀念,以賽陣頭來代替打破頭的陋習;達成社會和諧,共存共榮的大同世界,行之百年歷史悠久。」
而在這個活動中,會有開燈夜、開龕門、送燈獻敬、豎燈篙、迎斗燈……等等活動流程。
其中的「開龕門」,這項儀式惠在每年農曆七月一日下午2點在基隆開基老大公廟舉行。人們會供奉祭品,輪值主普代表會拿著鑰匙打開龕門、啟開墓扉,象徵讓幽魂出門,直到月底期限才會關門。
以下是筆者走訪老大公廟的照片。
龕門位置 |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水鬼:鬼怪抓交替〉,《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魚儂,〈林投姐:府城女鬼傳奇〉,《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七月鬼門開〉,《妖怪臺灣地圖》(聯經出版社,2019年),P.149〜P.152。
⑩【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