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妖怪、怪談名稱】妖怪臺—荖濃溪勤和臺
②【妖怪、怪談介紹】
〔怪談〕妖怪臺:自古以來,傳說是鬼靈妖精棲息的臺地,夜晚鬼哭啾啾,族人視為畏途。
③【探訪記錄者】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2016年、2020年、2023年
⑤【探訪地點】荖濃溪勤和臺
⑥【探訪筆記】
筆者走訪荖濃溪沿岸,採訪「妖怪臺」相關故事,也就是照片中的高處平臺,地形看起來很平坦的臺地。
今日,此處名為「勤和臺」。
根據國分直一在1936年的踏查資料,曾有「熟番」遷居此處,在18世紀末被清兵與其他原住民族屠滅,其血染紅山腳小溪,之後鬼哭啾啾,恐怖靈異故事駭人,平臺因此荒廢百年。
附近住民視為畏途,布農族稱「Asan-hanito」,拉阿魯哇族人則稱「Taborogana」,這些族語都是「鬼靈之地」的意思。
至於漢人則稱「鬼仔埔」,日本人則稱「妖怪臺野」(お化臺野),後來俗稱「妖怪臺」。
至於平臺北側之溪,則被稱為「食人溪」。
根據玉山國家公園調查報告,研究者陳官保認為曩昔被消滅的居民是來自六龜的「四社熟番」。
在2016年,我即將出版臺灣妖怪文獻摘錄書,為了向《民俗臺灣》表達敬意而將書名定為《妖怪臺灣》。取名後不久,我得知荖濃溪岸有一處「妖怪臺」,此地名與我書名類似,所以我開始調查此地。
但,此地資料很稀少,也有人說這是一塊大尖石。
我交叉比對考古學家國分直一資料、地理學家富田芳郎資料、玉山國家公園調查報告書,以及我實地訪談荖濃溪岸布農族人,我確認「妖怪臺」即是「勤和臺」。
這幾年來,筆者多次踏查此地,得知此處已非以前文獻所言荒廢,村民開墾許多果園,農家住戶也多,居民以布農族人為主。
前人研究認為此處曾被消滅的聚落是「四社熟番」,但也有人說是拉阿魯哇族人。前塵血淚斑斑,筆者走訪時見到陽光穿雲而下,百感交集,衷心祈願世間和平,無災無厄。
另外,此處附近是拉阿魯哇族的生活領域,這邊也介紹有關拉阿魯哇族傳說中的妖怪「陸地魔:蕩卡峇屠」(Tangkapatʉ)。
根據日治時期《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記錄拉阿魯哇族宗教觀念,善良者之靈會前往高雄桃源區、荖濃溪岸的「鬼靈棲息地」(Taborogana,陳官保譯為「搭婆羅喀內」)。筆者調查此處,此處位於美秀臺的對岸,即是所謂的「妖怪臺」,今名「勤和臺」。學者劉斌雄說明族人信仰,只要善靈停留此處,就能保護疆土、守護子孫繁榮平安。
拉阿魯哇族認為萬物皆有靈,山林與溪河之間也有可怕的惡靈。如果人類被惡靈的長刀砍傷,就會在四天之後死亡。
族人也傳說有一種魔鬼名叫「蕩卡峇屠」(Tangkapatʉ),據說是死在山上或遭誤殺者之惡靈,也可以稱為「陸地鬼」。人們認為,這種惡靈喜歡推人墜落懸崖,也有傳說提到這種惡靈會用一條線操縱人類,一旦線斷了,人類就會死亡。
另外,學者劉斌雄也記錄了一種發音類似的怪物「達瑪卡峇屠」(Tama-kapatu)。據說這種怪物住在水中或斷崖,其頭部有兩支角,身體魁梧,犬齒如香蕉長,爪子一寸長,會吃人,常常成群結隊出來捕食人魂。日治時期文獻則說,這是橫死者之亡魂,會給活人帶來災害。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卡吉匿斯:詭異精怪〉,《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魚儂,〈班班袋耳:大耳朵妖怪〉,《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魚儂,〈雙面人:兩個臉的怪人〉,《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⑩【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