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妖怪、怪談名稱】鯉魚精—鯉魚潭村
②【妖怪、怪談介紹】
〔妖怪〕鯉魚精:據說潭水中有不好的鯉魚精,造成村中危害,於是人們以「魚藤」結合「關刀」的方式除害。
③【探訪記錄者】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2017年4月4日
⑤【探訪地點】鯉魚潭水庫。
⑥【探訪筆記】
苗栗的「鯉魚潭」的地名由來,主要是因為本區多水潭,潭中有鯉魚棲息,久而久之就喚名鯉魚潭。
不知道何時開始,人們繪聲繪影傳說此地有一尾鯉魚妖怪,體型尺寸兩米長,作亂當地。
於是人們為了消滅這個可怕的怪物,就決定命名三義鄉的高峰為「關刀山」,也就是利用風水的概念,利用關刀斬斷「魚藤坪」的魚藤,讓毒汁液融入水中,藉此毒殺鯉魚精。
最早期,鯉魚潭村的開發者,巴宰族的潘敦仔。他在18世紀的時候,帶領族人開拓了鯉魚潭,建立了「番仔城」,用來防禦高山的原住民攻擊。後來,越來越多漢人入墾鯉魚潭,巴宰族民也逐漸漢化。
我認為,要找到確切的鯉魚妖怪棲息的潭水很困難,因為這個傳說很有可能是望文生義。
一開始,可能只是因為潭水多鯉魚而有此名。後來,鯉魚潭的居民接受漢文化之後,受到漢文化的「鯉妖傳說」的影響,認為地區尚有鯉魚妖怪作亂才導致地方不發達,於是藉由「關刀山」的力量來破除妖怪影響。
詳細故事,請參考筆者作品《妖怪臺灣地圖》書中篇章〈毒殺鯉魚精的計謀〉。
以下分享筆者走訪照片。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魚精與貓精:雙怪爭鬥〉,《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魚儂,〈人面魚:魚肉好吃嗎?〉,《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毒殺鯉魚精的計謀〉,《妖怪臺灣地圖》(聯經出版社,2019年),P.60〜P.63。
⑩【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