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妖怪、怪談名稱】馬鄰埔傳說—石牌公園
②【妖怪、怪談介紹】
〔怪談〕馬鄰:潭子的「馬鄰埔」,古時候是巴宰族人的墓葬地、死靈棲息地,以前傳說有鬼魂出沒。如今此地詳細位置不明確,不過可能大約是現今的石牌公園位置。
③【探訪記錄者】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2016年1月2日
⑤【探訪地點】石牌公園。
⑥【探訪筆記】
「馬鄰埔」源自於「Marlin」這個字,在平埔族語的意思是禁忌之地、死靈居住之地、墳墓之地、獻祭祖靈之地、險惡之死亡地……等等意思。
並且,巴宰族語的「哭泣」,寫法是「Mangit」(發音:∕ma.ŋít∕)。所以也有一說,昔日族人的墓葬地是坑谷、溪畔等地,埋葬屍體的時候會哭泣,於是「哭泣」這個字詞就引伸為「墓葬之地」,因此也有後來的死靈棲地、禁忌地的意思。
除此之外,白俊忠老師提醒我,可以參考道卡斯語言。
因此,我查閱苗栗道卡斯族的matitaukat道卡斯字典,得知族語「malin」的意思是「禁忌」(taboo)。至於族語「malinau」的意思則是「死亡」(to die)。
另外根據《道卡斯族新港社部落史》書中資料,「哭」的道卡斯族語是「samalin」。根據學者的調查,在詞尾位置的鼻音/n/,有時候族人會省略,因此「哭」的講法會是「samali」。(註)
藉由道卡斯族的「馬鄰」(malin)的字音調查,可以進一步調查包含「馬鄰」發音的地名緣由。
我調查苗栗地名,也發現許多包含「馬鄰」發音的地名。例如馬陵山、馬鈴坑,這些地名可能早期是道卡斯的禁忌地。
▲註:感謝拍瀑拉族裔白俊忠老師協助查詢拍瀑拉族語言,並且提供《道卡斯族新港社部落史》書中資料說明道卡斯族語的「哭」詞彙。
▲註:簡史朗、劉秋雲,《道卡斯族新港社部落史》,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21年。
以下是筆者走訪的照片。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風婆:守護風洞的怪人〉,《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魚儂,〈煞魔仔:黑魔法女巫〉,《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魚儂,〈烏鬼魚人:有魚鰓的怪人〉,《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⑩【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