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妖怪名稱】撒哈魄―橫屏背
②【妖怪介紹】
〔妖怪〕撒哈魄:賽夏族妖怪傳說,據說人被砍頭之後,死後可能會變成無頭妖怪,賽夏語是「Sa-hapoy」,可以翻譯為「討取火的鬼」。
③【探訪者】 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 2019年1月20日、2022年6月13日
⑤【探訪地點】 苗栗「橫屏背生態賞魚步道」。
⑥【探訪筆記】
日治時期文獻記錄賽夏族傳說,昔日深山中有一種怪物名叫「芭翁」(Ba:eng),據說芭翁鼻子很大,而且是朝天鼻,最怕雨水流入,否則會一直打噴嚏。
所以每當下雨的時候,這種怪物就會把鼻孔塞滿草葉,藉此防止水流進鼻子。
此外,芭翁也不喜歡哭泣,因為哭泣的時候,就會讓鼻子塞住。賽夏語也以類似語詞稱呼「大象」(Ba:ong)。
據說芭翁的身材魁梧高大,力量強悍無比,舉步奔跑如同飛翔。有人說芭翁遇到人類男子,就會捕食對方,但也有人說這種怪物雖然性格好鬥凶狠,但不會真的傷害人。
古時候,芭翁常因為搶奪地盤的問題,而與賽夏人激烈打鬥,若下雨就會趕緊逃走。
文史書籍採集苗栗縣獅潭鄉百壽部落的賽夏族人豆鼎發說法,他講述芭翁傳說,據說以前賽夏族人要跟芭翁打鬥的時候,會先觀察天氣狀況,用手指沾口水在空中轉動,探測何方有涼意就知道風向,若是吹北風,就會預測下午可能下雨,這時候就會約芭翁出來決鬥,當雙方打到一半,天空就會下雨,芭翁也會落荒而逃。
此外,賽夏族還傳說無頭鬼——「撒哈魄」(Sa-hapoy)的故事。
昔日原住民有出草獵人頭的習俗,受此影響,因而產生「無頭鬼」、「有頭無身之鬼」的各種妖怪傳說。
例如,阿美族相信水中的魚王之靈「海殆」(Haday)是人類頭顱的模樣,布農族有「呵呵婦」(A-avun)的頭顱女鬼。至於賽夏族傳說的「撒哈魄」(Sa-hapoy),也可以簡稱為「哈魄」,則據說是人類失去頭顱之後所變成的妖怪。
賽夏語的「哈魄」(Hapoy)就是「火」的意思。據說這種無頭妖怪徘徊於山間,又冷又餓,自己的頭顱也找不到,於是它就會去找火,除了可以溫暖自己的身體,也希望以火照亮前路,得以去尋找遺失的頭顱。
關於撒哈魄的詳細故事,請參考筆者《臺灣妖怪百寶圖》書中篇章〈撒哈魄:無頭妖怪〉,書中插畫家也依據無頭妖怪的傳說,描繪出奇異造型。
根據賽夏族文史書籍的紀錄,昔日這種妖怪最常出沒於苗栗橫屏背,於是我便走訪當地。
當然,想要實際遇見撒哈魄,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我本人也不希望如此。因此,我的心願只是實際走一趟橫屏背的山林,嘗試理解撒哈魄可能曾經走過的路徑。
如今回顧撒哈魄傳說,心中有無限感慨。喪失了頭顱的妖怪,只能在暗夜孤獨徘徊,只冀望能有燈火照亮前路。就算這種妖怪聽起來很恐怖,但是它也曾經是人類,只因命運關係而喪失了頭顱,若在夜晚意外遇見此怪,何妨贈與一星火焰,祝福它未來的路途順遂平安,不再孤獨無依。
這是苗栗南庄東河村「橫屏背生態賞魚步道」,步道雜草很多,蚊蟲也多,若要行走,建議帶齊裝備。
這是蓬萊溪步道,據說附近山林也是無頭妖怪曾出沒的地方。
苗栗縣南庄的桂花巷,客家人的村莊。以前苗栗,即是賽夏族與客家人爭鬥之地,無頭鬼因此產生。
走訪賽夏族向天湖、龍神信仰之廟。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撒哈魄:無頭妖怪〉,《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魚儂,〈鰻王:水怪抓人〉,《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魚儂,〈無首牛:三貂嶺怪獸〉,《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⑩【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