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妖怪名稱】蜈蚣精―隆恩圳
②【妖怪介紹】
〔妖怪〕蜈蚣精:隆恩圳有一座木橋,雖然有架設護欄,卻常有人跌倒入水,而且附近居民經常發生意外,人們調查原因,得知木橋型態如蜈蚣,幻化成蜈蚣精騷擾地方百姓。
③【探訪者】 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 2018年9月9日、2019年1月6日
⑤【探訪地點】
⑥【探訪筆記】
筆者在新竹清華大學讀書時,聽過新竹有蜈蚣精的傳說,而且居民也會以一些方式去對抗蜈蚣精。
其中有一個蜈蚣精最知名的出沒場所,是頭前溪南岸的隆恩圳。
新竹市東區水源里等地的田地、民生用水、工業用水,仰賴隆恩圳灌溉。而在昔日的隆恩圳,有一座木橋,建造於1915年,由竹北六張犁的師傅搭建,造型典雅。但是後來意外頻傳,只要走在橋上,很有可能就會跌入水中。木橋兩岸的居民生活,也很不安寧。
據說人們調查事故原因,認為木橋造型類似大蜈蚣,此橋幻化成蜈蚣精騷擾地方百姓。
另有一說,隆恩圳旁邊的頭前溪充滿靈氣,引來蜈蚣精靈駐足,並且附身於木橋之上。
後來,當地居民與地理師商量解決方法,便以「石雞母」對抗蜈蚣精。
筆者走訪當地,昔日木橋早已消失,改建為水泥造橋「水源橋」,位於「水源街」與「千甲路」的連接處。
探討隆恩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初期,當時竹塹人王世傑家族在頭前溪開鑿水路,築建隆恩圳,讓頭前溪南岸田地有水可用,灌溉面積達四百甲,帶動地方發展,人口聚集之後,便形成村莊「二十張犁」。因為水圳灌溉面積多達四百甲,所以也有「四百甲圳」的美名。
更多有關臺灣蜈蚣精的傳說,請參考筆者《臺灣妖怪百寶圖》書中篇章〈蜈蚣精:可凶煞可降福〉。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蜈蚣精:可凶煞可降福〉,《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魚儂,〈劍龍魚:劍潭的妖物〉,《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女鬼橋:東海大學的學姐幽魂〉,《都市傳說事典:臺灣百怪談》(奇幻基地出版社,2022年),P.332〜P.335。
⑩【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