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妖怪、怪談名稱】鬼仔坑—貴子坑園區
②【妖怪、怪談介紹】
〔怪談〕鬼仔坑:臺北的貴子坑,古名「鬼仔坑」,傳說有鬼出沒。
③【探訪記錄者】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2017年7月8日、2018年12月18日
⑤【探訪地點】新北市的「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⑥【探訪筆記】
全臺灣有許多地點與「鬼」相關,甚至地名就有「鬼」字。
這幾年來,筆者踏查全臺灣有關「鬼」的地名、與「妖怪傳說」有關的地點,數量達500處以上。
其中一處就是新北市的「貴子坑」,此地古名「鬼仔坑」,後來因為雅化地名而改名。
調查地名「鬼仔坑」的由來,有數種說法:
1.此處原本是青綠山丘,後來開挖瓷土礦,山壁顯露出白色的樣貌,在黑夜望去就像是鬼魅影子,而有「鬼仔」稱呼。
2.附近有許多桂竹林,風吹竹葉如同鬼吹哨音,而有「鬼仔」稱呼。
3.附近有墓,所以此處稱呼「鬼仔坑」。
貴子坑盛產黏土礦(高嶺土,俗稱北投土),可當作陶瓷的原料,所以在日治時期是重要礦源。但後來大量開採,造成土石流而停止採土。
以下是政府官方介紹。
-------------------------------
▲「臺北市北投區公所」官方網站文章〈貴子坑地質景觀〉,以下引述其文:
臺北地區最古老地層的五指山層位於貴子坑,約形成於3,000萬年前至2,400萬年前,其中蘊藏的黏土礦(高嶺土,俗稱北投土),可作為製造陶瓷的原料,因此北投自日治時期即成為重要的陶瓷業集中地,生產之陶瓷品「北投燒」、「大屯燒」聲名遠播。
因長期大量開採白瓷土,經民國66年的薇拉颱風侵襲造成嚴重土石流災害後禁止採土。民國83年開設為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設有水土保持教室及多項休閒設施。在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北側的山壁的地質露頭,可清楚觀察地層、岩性、褶皺、斷層構造等見證臺灣造山運動史的地質構造景觀。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相關資訊:
地址:秀山路161號
電話:02-2893-2324
開放時間:周一〜周日(春節期間除外),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由中央北路二、三段轉稻香路,沿路標指示,轉秀山路至園區大門,大門口處設有停車場。
搭公車或客運請搭216(區)、218、223、266至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站下車,步行 20分鐘可達園區大門口。
捷運北投站下車,再搭公車至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站下車,步行20分鐘可達園區大門口。園區提供解說服務,如有需求可洽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辦理預約解說。
-------------------------------
筆者走訪貴子坑,雖古名有「鬼」,但此園區風景宜人,適合健行踏青,步道也平緩輕鬆,非常推薦遊客走訪。
以下,分享筆者走訪照片。
最近當地經過規劃,也可以到附近的三層崎公園賞花。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魔神仔:山中精怪〉,《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對抗鬼怪的絕招〉,《妖怪臺灣地圖》(聯經出版社,2019年),P.83〜P.87。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山中鬼話:類似魔神仔的怪談〉,《都市傳說事典:臺灣百怪談》(奇幻基地出版社,2022年),P.444〜P.449。
⑩【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