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怪談名稱】仙跡岩―景美
②【怪談介紹】
〔怪談〕仙跡岩傳說:據說仙人為了除去蟾蜍精,以釣魚方式釣蟾蜍精,結果用力過猛,雙腳陷入岩石,留下足跡。
③【探訪者】 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 2018年10月26日
⑤【探訪地點】 「景美仙跡岩」可以經由捷運景美站2號出口,經過景興路,路上有仙跡岩的入口牌樓。
⑥【探訪筆記】
傳說在500年前,劉海鮮翁來到了景美,遙望北方山巔,發現妖氣沖天,原來是一隻大蟾蜍吐霧害人。於是仙翁決定收妖,以魚竿釣魚的方式,誘引怪物上鉤。
但是仙人用力過猛,雙腳陷入石頭,才將身子穩住。之後,除去了怪物,仙人大笑離去。而當初蟾蜍精棲息的山,則被命名為蟾蜍山。
仙跡岩的傳說,是真是假?真相究竟是什麼?
筆者相關考察,可以參考《妖怪臺灣地圖》書中篇章〈臺北的蟾蜍精與降妖者〉的介紹。
並且,筆者在《臺灣妖怪百寶圖》的文章〈蟾蜍公:或好或壞的精怪〉,也介紹了不同種類的蟾蜍精故事。
以下,則分享景美仙跡岩的筆者踏查照片。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蟾蜍公:或好或壞的精怪〉,《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魚儂,〈蛙靈:四跤仔奇譚〉,《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臺北的蟾蜍精與降妖者〉,《妖怪臺灣地圖》(聯經出版社,2019年),P.31〜P.35。
⑩【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