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方紙:臺灣妖異繪畫 |
---------------------------------------
※筆者在2020年,擔任中正大學駐校作家,以下簡介我的工作坊課程內容:
---------------------------------------
▲第一場工作坊:妖怪、民俗、歷史的千迴百轉
時間:05/16(六),三小時
主題:探討妖怪文化起源與民俗學問之共生,講解中國、日本、臺灣不同文化之中的妖怪概念與歷史演變。並且,進一步思考現代社會中,妖怪能夠產生何種人文關懷與創新意義。
---------------------------------------
▲第二場工作坊:臺灣妖怪文學探究
時間:05/23(六),三小時
主題:臺灣妖怪在神話、傳說、民間文學有其蹤跡,各種「妖異書寫」在臺灣古典文學、日治時期文學、現代文學之中,都有許多殊異展現。本工作坊除了講解流傳在臺灣民間的鄉野傳說,也介紹臺灣古典文學、文獻中的妖怪紀錄,以及日治時期的妖怪紀錄與文學創造。最後,以嘉義在地妖怪、鄉野怪談為例,介紹嘉義在地傳說。
---------------------------------------
▲第三場工作坊:臺灣妖怪藝術概述
時間:05/30(六),三小時
主題:臺灣島上的鄉野奇譚,擁有無窮潛力,可以成為畫家、音樂家、電影導演的靈感素材。奇異的妖怪故事,讓藝術家的創作擁有無窮無盡的想像能量,誕生諸多傑作。但是,對於許多人而言,經常認為臺灣並無妖怪藝術傳統,這是很可惜的誤會。我認為,文化的創造,不只是文學、民俗這些「內容」而已,在美學的「形式」之上,應該也要更加重視,才能讓「內容」與「形式」相得益彰。因此,本工作坊希望以「臺灣妖怪的奇幻藝術」作為主軸,介紹臺灣電影、古書、古畫、黑膠唱片、民俗紙錢……等等藝術作品中的「形式」,進一步認識早期「鬼島的妖異美學」。
---------------------------------------
▲第四場工作坊:民間奇幻故事踏查工作坊
時間:06/06(六),三小時
主題:妖怪誕生於鄉土空間、歷史脈絡之中,是人類對於天地自然的觀察與想像,很多人認為妖怪是憑空捏造的幻想,但其實妖怪故事有很多線索可以追蹤。例如,嘉義有名的妖怪傳說,像是王得祿墓地的石像成精作亂,或者是糖廠的黑狗精。因此,本工作坊將帶領學員走訪嘉義各地,實際踏查鄉野傳說的發生地。
---------------------------------------
▲第五場工作坊:奇幻小說與桌遊創作工作坊
時間:06/13(六),三小時
主題:前幾週的課程,主要在於介紹妖怪的文史意義、在地奇幻傳說,本次工作坊希望融合前幾次工作坊中學習到的經驗,編織出屬於自己的「妖怪創作」,也就是(1)奇幻小說,或者(2)桌上遊戲。這兩種創作方式,可以自由選擇想要進行何種創作。習慣團隊合作者,可以組成隊伍來製作桌遊。比較擅長個人作業,則可以選擇寫奇幻小說,作為成果發表。
---------------------------------------
▲第六場工作坊:成果發表會——小說創作、賞析與桌遊
時間:07/04(六),三小時
主題:從前五場的工作坊中汲取經驗,學以致用,將前幾場課程學習到的技巧,實際展現於自我的創作中。最重要的目標是,作品中能夠發揮出妖怪傳說、鄉野怪談的有趣面向,同時要與嘉義在地文史故事進行結合。
---------------------------------------
▲第一場工作坊:妖怪、民俗、歷史的千迴百轉
時間:05/16(六),三小時
主題:探討妖怪文化起源與民俗學問之共生,講解中國、日本、臺灣不同文化之中的妖怪概念與歷史演變。並且,進一步思考現代社會中,妖怪能夠產生何種人文關懷與創新意義。
---------------------------------------
▲第二場工作坊:臺灣妖怪文學探究
時間:05/23(六),三小時
主題:臺灣妖怪在神話、傳說、民間文學有其蹤跡,各種「妖異書寫」在臺灣古典文學、日治時期文學、現代文學之中,都有許多殊異展現。本工作坊除了講解流傳在臺灣民間的鄉野傳說,也介紹臺灣古典文學、文獻中的妖怪紀錄,以及日治時期的妖怪紀錄與文學創造。最後,以嘉義在地妖怪、鄉野怪談為例,介紹嘉義在地傳說。
---------------------------------------
▲第三場工作坊:臺灣妖怪藝術概述
時間:05/30(六),三小時
主題:臺灣島上的鄉野奇譚,擁有無窮潛力,可以成為畫家、音樂家、電影導演的靈感素材。奇異的妖怪故事,讓藝術家的創作擁有無窮無盡的想像能量,誕生諸多傑作。但是,對於許多人而言,經常認為臺灣並無妖怪藝術傳統,這是很可惜的誤會。我認為,文化的創造,不只是文學、民俗這些「內容」而已,在美學的「形式」之上,應該也要更加重視,才能讓「內容」與「形式」相得益彰。因此,本工作坊希望以「臺灣妖怪的奇幻藝術」作為主軸,介紹臺灣電影、古書、古畫、黑膠唱片、民俗紙錢……等等藝術作品中的「形式」,進一步認識早期「鬼島的妖異美學」。
---------------------------------------
▲第四場工作坊:民間奇幻故事踏查工作坊
時間:06/06(六),三小時
主題:妖怪誕生於鄉土空間、歷史脈絡之中,是人類對於天地自然的觀察與想像,很多人認為妖怪是憑空捏造的幻想,但其實妖怪故事有很多線索可以追蹤。例如,嘉義有名的妖怪傳說,像是王得祿墓地的石像成精作亂,或者是糖廠的黑狗精。因此,本工作坊將帶領學員走訪嘉義各地,實際踏查鄉野傳說的發生地。
---------------------------------------
▲第五場工作坊:奇幻小說與桌遊創作工作坊
時間:06/13(六),三小時
主題:前幾週的課程,主要在於介紹妖怪的文史意義、在地奇幻傳說,本次工作坊希望融合前幾次工作坊中學習到的經驗,編織出屬於自己的「妖怪創作」,也就是(1)奇幻小說,或者(2)桌上遊戲。這兩種創作方式,可以自由選擇想要進行何種創作。習慣團隊合作者,可以組成隊伍來製作桌遊。比較擅長個人作業,則可以選擇寫奇幻小說,作為成果發表。
---------------------------------------
▲第六場工作坊:成果發表會——小說創作、賞析與桌遊
時間:07/04(六),三小時
主題:從前五場的工作坊中汲取經驗,學以致用,將前幾場課程學習到的技巧,實際展現於自我的創作中。最重要的目標是,作品中能夠發揮出妖怪傳說、鄉野怪談的有趣面向,同時要與嘉義在地文史故事進行結合。
![]() | ||||||||||||||||||||||||||||||||||||||||||||||||||||||||||||||||||||||||||||||||||||||||||||||||||||||||||||||||||||||||||||||||||||||||||||||||||||||||||||||||||||||||||||||||||||||||||||||||||||||||||||||||||||||||||||||||||||||||||||||||||||||||||||||||||||||||||||||||||||||
妖怪臺灣桌上遊戲 第一場工作坊:妖怪、民俗、歷史的千迴百轉 時間:2020/05/16(六),三小時 1. 教學目標:探討妖怪文化起源與民俗學問之共生,講解中國、日本、臺灣不同文化之中的妖怪概念與歷史演變。並且,進一步思考現代社會中,妖怪能夠產生何種文化意義。 2. 教學內容: ①時間:一個半小時。 ②介紹妖怪文化起源。 ③比較中國、日本、臺灣,各種不同文化中,妖怪的概念與詞彙演變。 ④理解日本妖怪概念演變,以井上圓了、柳田國男等人為例。 ⑤講解現代的妖怪與怪談,也就是都市傳說。 3. 實作方式: ①時間:一個半小時。 ②方法:課堂就是田野調查的場域。請學員分享從小到大聽過的妖怪故事、都市傳說,並且剖析這些怪談背後的臺灣文史概念、宗教、民俗背景。 ③目標:現代社會中「講故事的人」即將消失。同理,妖怪故事似乎也慢慢消失。希望在這堂課程中,藉由親自講怪談故事,喚醒「說故事的慾望」。 一、妖怪文化的起源【節錄自何敬堯《妖怪臺灣地圖》序言】: 妖怪看似虛幻,其實仍有線索可以追蹤,甚至還有實際的地景地物與妖怪有關。妖怪並非虛無縹緲,他們的真身是鄉土記憶、國族歷史、民俗精神,乃至於都市經驗的累積。 有時候,妖怪誕生於警世故事,因為人們想傳遞生活智慧、道德教訓,於是假以妖怪之名,讓訓誨易於流通。或者有時候,天地之間發生奇妙的異象,超乎想像,於是人們為了理解這些不可思議之事物的原理,就以妖怪說法來解釋。 妖怪的現身,其實來自於人們對於世間萬物的觀察。妖怪並非天生,而是經由人們的命名、假設、創造,因而產生。 妖怪傳說,等同於鄉土歷史與民俗文化的日積月累。只有在實際的土地上,經由人們內心恐懼的投射,妖怪才會成形。也就是說,妖怪必須在特定的時間、空間才得以存在,並且會與人們的心理狀態產生緊密連結。
二、近代日本的妖怪學發展: 1. 江戶時代末期,就有學者對妖異文化產生興趣,例如以天狗、異界為研究對象的國學家平田篤胤,他統整了十分著名的怪異體驗筆記《稻生物怪錄》。 2. 明治時代,特別將「妖怪」一詞提出來的學者是井上円了,生於一八五八年,卒於一九一九年。他是日本知名佛教哲學家、教育家,創建哲學館(東洋大學前身)。井上円了名著《妖怪學講義》,試圖撲滅迷信,以科學角度研究妖怪現象,是首次開創「妖怪學」的學者。 井上認為妖怪分為「虛怪」、「實怪」……等等概念。「虛怪」其實是人們以訛傳訛、被誤認為妖怪的事物。「實怪」則是實際存在的怪異現象。井上円了研究妖怪,目標是打破迷信,推動日本文明發展。井上円了所謂的「妖怪」,仍包含「怪異、不可思議的現象」,他認為:「妖怪者,異常變態,而其道理不可解,屬于所謂不思議者。約言之,見不思議與異常者也。」 3. 江馬務(1884〜1979),風俗史學家,與井上円了研究並稱,著作《日本妖怪變化史》。他認為,如果只是要去辨認妖怪「是否真假?是否錯覺?」是無意義的事情,他更想要研究妖怪「過去我們的祖先如何看待它,看到後對其采取了何種態度……這應該就是風俗史學家能做的事情。」也就是說,他想要了解,古代人如何看待妖怪,如何對應它,有助於人們更清楚地認識歷史。 4. 柳田國男:生於一八七五年,卒於一九六二年,是日本民俗學大師,藉由鄉土田野調查,考察日本人的國族性格與信仰觀念的演變。他認為妖怪故事的傳承和民眾的心理和信仰有密切關係,將妖怪研究視為理解日本歷史和民族性格的方法之一。柳田國男將岩手縣居民的口述民間傳說故事,整理成《遠野物語》,是日本民俗學經典,更是研究日本妖怪文化的重要參考書。他在戰後出版的《妖怪談義》,則是他研究妖怪的集大成之作。 5. 柳田對於井上學說的革命:井上試圖破除妖怪迷信,但柳田認為,妖怪具有文化的意義。甚至認為妖怪傳說會保存日本古老的文化與信仰、生活史、對於自然環境的想像與觀念。 柳田的學說包含三點特色:(1)調查日本各地的妖怪種類。(2)界定「妖怪」與「幽靈」。(3)認為「妖怪」是「神」的信仰的衰落。 三、臺灣的妖怪?
→臺灣的妖怪學,從以前到現在的發展 →臺灣對於「妖怪」這個字句的概念,以及傳統民俗用語的「鬼」、「精」等等稱呼。 →戰後臺灣的妖怪概念的發展。 →原住民的鬼怪信仰,該如何看待? →臺灣漢人民俗中的妖怪與鬼怪的信仰與禁忌。 →介紹妖怪傳說中會出現哪些鄉土美食料理。 →妖怪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妖怪與鬼怪與怪異文化,如何進入文人的視野,並且被記錄下來,或者被創作成作品。 四、實作:來講妖怪故事吧!來講都市傳說吧! →柳田國男為何進行妖怪研究? →柳田在《妖怪談義》提到,當時只要一提到妖怪,就會被人笑問:「妖怪這種東西有嗎?」這是因為當時井上円了學說很興盛,大家認為妖怪都是錯覺,柳田覺得很氣餒。 →現代,我們還會講妖怪嗎?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怪談、妖怪傳說。在現代,「都市傳說」就是我們當代的怪談。 →我認為,文化不應該是減法,而應該是加法。 →同理而言,妖怪文化也是如此。 →臺灣妖怪文化,可以是「加法」的呈現。島嶼之上,有原生的妖怪,也有移民妖怪,在此落地生根、生生不息。 →眾多妖怪傳說匯聚一島,展現了臺灣本土文史的澎湃生命力,也讓我們理解到島嶼有容乃大、擁抱多元文化的可貴之處。
【臺北】 【新北】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