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妖怪名稱】白馬精―中壢白馬莊
②【妖怪介紹】
〔妖怪〕白馬精:在桃園,據說曾有白馬精偷吃稻米,後來被鄉民斷腿。白馬精出沒的場所,被命名為「白馬莊」。馬精靈的故事經過時間流傳,又成為現代都市傳說中的校園怪談。
③【探訪者】 何敬堯
④【探訪日期】 2018年9月9日
⑤【探訪地點】 中壢高中校內的銅馬。
⑥【探訪筆記】
筆者對於臺灣妖怪景點的實地訪查,受到日本學者柳田國男理論的影響,更因為成功大學教師林和君先生的鼓勵而行動。
林先生多年來走訪原住民部落,訪談耆老、記錄傳說,其精神令人敬佩。我很尊敬林先生的調查精神,受到其言行影響,我開始深思妖怪田野調查的重要性。經過林先生多次鼓勵,於是我開始積極走訪臺灣各地研究妖鬼怪談。我們也經常交流走訪妖鬼地點的經驗。
在我的田野調查過程中,我的調查目標有一項即是拜訪「傳說的紀念物」。關於傳說紀念物的概念,出自柳田國男理論,他在《傳說論》書中提及以下內容。
------------------------------
▲柳田國男、連湘譯,《傳說論》(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5)。以下引述其文:
「傳說的核心,必有紀念物。無論是樓臺廟宇、寺社庵觀,也無論是陵丘墓塚,宅門戶院,總有個靈光的聖址、信仰的靶的,也可謂之傳說的花壇發源的故地,成為一個中心。奇岩、古木、清泉、小橋、飛瀑、長阪,原來皆是像一個織品的整體一樣,現在卻分別而各自獨立,成了傳說的紀念物。儘管已經很少人因為有這些遺跡就把傳說當真,但畢竟眼前的實物喚起了人們的記憶,而記憶又聯繫著古代信仰。」
------------------------------
當我調查桃園的白馬莊傳說時,我也希望能見識「白馬」的紀念物。關於此種傳說,目前我研究調查有兩種版本說法。
其一,據說當地有白馬精作亂,踐踏農田農作物,導致民眾苦不堪言。於是人們便將白馬精出沒地點稱為「白馬莊」。
其二,人們認為白馬精的真身,應該是中壢神社的銅馬所化身。
我判斷白馬莊的故事,應該從清國時期就有流傳,第一種說法就是最原始的版本。後來中壢建築神社,社地設有精緻銅馬,人們眼見此處有馬的雕像,於是便將銅馬雕像添入原本傳說之中,於是連結出另一種新型態的故事。
也就是說,人們傳說當初白馬精肆虐白馬莊,村民曾以利刃砍傷白馬腳部,後來人們循線追查白馬蹤跡,發現中壢神社的銅馬腳部有斷裂痕跡,於是指稱白馬精乃是銅馬化身。
以柳田國男的理論為基礎,可以觀察到人類有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那就是神話傳說雖然荒誕不經,但人們有一種渴望,希望將「某件物品」作為奇異傳說的證據,用來佐證傳說不假。而在這樣的心理期待中,有一些「傳說的紀念物」就被創造出來了。
此種「傳說的紀念物」可能跟原本的傳說發源時間、空間、物件並不相同,但是後世若在相同的空間中認知到某件物品與傳說「似有聯繫」,就會在講述古老傳說的時候,將這種「似有聯繫」的物品添加入傳說內容之中,讓傳說故事更加豐富動人,也能藉此證明傳說屬實。
這種傳說發展的過程,能以白馬莊的白馬精故事作為一種案例。同時,更可以將這種古老的傳說與現代人所謂的「都市傳說」結合在一起。
戰後中壢神社被改成中壢高中,原有建築物幾乎都被拆除,校地只留下少許神社物件,例如銅馬雕像就被留存。
可能因為白馬莊妖怪傳說的後續影響,該校學生對於銅像又衍生出更多怪異傳說,例如白馬將軍巡邏校園、銅馬換腳站立……等等校園怪談。
簡言之,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傳說。古代奇聞會被稱為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而現代人的民間故事則被通稱為「都市傳說」,而校園傳說也屬於都市傳說的一環。
附帶一提,「都市傳說」這個詞彙由美國學者布魯范德(Jan Harold Brunvand)深入定義並發揚光大。日本學者在1980年代接收這個概念之後,就結合妖怪的理論。後來,日本通俗文化(小說、漫畫、電影)又將妖怪結合都市傳說的這種理論傳來臺灣,成為臺灣人熟知的概念。
研究白馬莊的妖怪傳說,深具意義。因為這個傳說跨越了清國時期、日本時代、當代文化。而且也跨越了客家人、閩南人、日本人的族群範圍。一種白馬精,多種詮釋說法,是研究臺灣妖怪故事的重要參考材料。
有關中壢高中銅馬傳說的調查,請參考筆者作品《都市傳說事典:臺灣百怪談》書中篇章〈銅馬巡校:不可思議的怪馬〉、〈壢中怪談:校刊講述的鬼話〉,筆者介紹了中壢高中歷年來流傳的各種怪談。
以下照片,是目前中壢校園內的銅馬,傳說銅馬會走動。
最後,也分享中壢聖蹟亭的走訪照片。
校園會移動的馬雕塑,這是知名的都市傳說(現代校園傳說是都市傳說的一環),有關都市傳說的研究過程,在此摘錄筆者以前寫過的字句,引述如下。
-----------------------
▲何敬堯,〈前言〉,《都市傳說事典:臺灣百怪談》(奇幻基地,2022年):
關於奇異的傳說怪談,我的態度一向是不肯定,也不否定,永遠抱持開放的心,期望自己能以同理心面對世上一切存在。
對於妖鬼靈怪的世界,我認為人們可以不相信,也可以相信,兩種態度都無傷大雅,人人自有選擇。選擇相信或不相信,我認為是人類天生擁有的權利。但如果因為執著於相信(或不相信),而對他人他物做出無禮、傷害的舉動,或者是強迫別人跟從自己的選擇,或者為了調查都市傳說而犯罪,我認為這就是錯誤的行為。
例如,為了調查鬼屋傳說真假,因而闖入私人土地,這就是違法之事。或者像是「詛咒信」,將惡念寄送給他人,這也是不好的行為。有時候,為了驗證、破解都市傳說,結果傷害了自己或他人的身體髮膚,這種行為更是絕對的錯誤。
妖怪鬼神之說,都市傳說是真是假,我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各自的選擇。至於比這種選擇更重要的事情,我認為應該是隨時隨地對於萬事萬物懷抱尊敬之心、同理之心。因此,我也希望能在本書傳達這個理念。
-------------------------
⑦【延伸閱讀-1】
何敬堯、魚儂,〈白馬神:寶藏守護者〉,《臺灣妖怪百寶圖》(九歌出版社,2023年)。
⑧【延伸閱讀-2】
何敬堯,〈銅馬巡校:不可思議的怪馬〉,《都市傳說事典:臺灣百怪談》(奇幻基地出版社,2022年),P.362〜P.369。
⑨【延伸閱讀-3】
何敬堯,〈壢中怪談:校刊講述的鬼話〉,《都市傳說事典:臺灣百怪談》(奇幻基地出版社,2022年),P.366〜P.369。
⑩【電子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2/edit?mid=1HDwWCNkyhLHGNhQnhn2WR6KFsx1xP_c&usp=sharing
〔附註〕本文章之實景拍攝圖片、古書、古物畫面,皆為筆者走訪拍攝、筆者個人藏品。文章若有照片呈現他人著作權或商標權(如書籍、電影海報或展覽畫面等等),均屬該權利人所有,本文章與照片僅期望能多方面介紹臺灣妖怪文學與藝術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參考認識。
【臺北】
【新北】
白鷹妖鳥—白鶯石 | |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臺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小琉球】
【澎湖】
【蘭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