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詢問,我的作品《都市傳說事典:臺灣百怪談》(2022年)有什麼特別之處?
這本書有很多特點,其中一個獨特之處在於――
「書中100篇文章,其中92篇故事,我都有實際踏查傳說發生地點 or 採訪相關人士說法 or 收藏相關物件。」
我認為,只是在書桌上看文獻、在電腦前蒐集網路論壇資料,無法讓這本書成為信實之書。
於是,我勤於走訪臺灣都市傳說各處地點,收集了極為大量的資料、照片、影片、相關物件。
但是,很多這些內容在定稿的時候,全被我刪除了。刪除大約9萬多字,最後保留的書稿是18萬字,而且幾乎所有訪查照片都沒有使用。
雖然這些資料的公開,受訪者同意,但我最後仍然選擇不使用。為什麼我不使用這些內容呢?以下的「9不原則」,是我刪除的理由。
①不影響營業中的商家與現住戶,不言其名與地點。
②不顯露他者的個人隱私、他人家族的隱私。
③不呈現危險的廢墟、有風險的無人地。
④不呈現太過驚悚、恐怖、悲傷的訪談資料。
⑤不觸犯原住民部落文化。
⑥不觸犯他人信仰。
⑦不擴大汙名化。
⑧不呈現太過複雜繁瑣的考據資料。
⑨不讓篇幅過長,導致印刷成本增加。
我是一名「臺灣妖怪研究者」,這個研究領域的範圍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都市傳說、原住民怪談」。隨著一年又一年的研究過程,我深刻體會到,我所研究的世界是一個危險的世界。
這個危險的世界,就算只是描述它,都可能輕易讓別人或自己受到某種程度的傷害。尤其是離我們現代生活最近的「都市傳說」,若以隨便心態視之,或只為了追求「獵奇」、「累積大量目光」而去講述這些故事,可能會在無形之中造成傷害。
我時時謹記,我的一字一句,可能是他人經歷過的一淚一血,所以必須更加慎重對待,懷抱尊敬之心。
因此,經過我審慎地考量與篩選,最後成書的《都市傳說事典:臺灣百怪談》書中內容立基於客觀的立場,揀選資料是已公開的資訊(如報紙雜誌)。並且經過我實地考察,確認無誤而忠實呈現的資訊。
我明白,我沒有放入書中的那些資料,任何資料都可以成為獨一無二的傳說紀錄,若製作成YouTube節目也將讓人感覺驚悚新奇。但這些資料,我選擇不公開,因為我認為,基於我的「9不原則」――「不說」比「說」更加重要。
在這個講求快速、流量、觸及率的現代社會中,一路以來,我希望能努力堅守我的處世原則。
最後呈現的18萬字,即是我認為可以安心提供給讀者參考,文字簡潔通俗,資料明朗清晰,方便讀者理解臺灣現代怪談。
也許有人認為,這些走訪資料都沒有用到書中,走訪又有何用?
但我認為,研究臺灣都市傳說,若沒有實際走訪過現場、採訪相關人士,會造成認知誤差。
例如,臺中知名的「女鬼橋」,舊橋早已消失,現在存在的是新橋。例如,臺中沙鹿的「活人陪葬墓」,其墓早拆除,附近小廟龍山宮也改建他處變成大廟。
例如,前人研究「鬼新娘」的冥婚習俗,認為會有「撿紅包」、「改運」等理由。但是,根據我家族的經驗,我有一位親戚成為「鬼新娘」的狀況,卻截然不同。所以,我便將我家族的一段故事,記錄於書中,藉此見證臺灣特殊習俗文化。
但是,我撰寫《都市傳說事典:臺灣百怪談》,我的願望並不只是介紹臺灣文化而已。
如果要問,我的這本書有什麼「我最想說的內容」?
我認為以下這段話,是我在書中最想傳達的想法。我認為我製作此書的終極目標,即是希望傳達下面這段話。
-----------------------------
▲何敬堯,〈前言:走入臺灣都市傳說的怪談世界〉,《都市傳說事典:臺灣百怪談》(奇幻基地出版社,2022年),P.14〜P.15。
關於奇異的傳說怪談,我的態度一向是不肯定,也不否定,永遠抱持開放的心,期望自己能以同理心面對世上一切存在。
對於妖鬼靈怪的世界,我認為人們可以不相信,也可以相信,兩種態度都無傷大雅,人人自有選擇。選擇相信或不相信,我認為是人類天生擁有的權利。但如果因為執著於相信(或不相信),而對他人他物做出無禮、傷害的舉動,或者是強迫別人跟從自己的選擇,或者為了調查都市傳說而犯罪,我認為這就是錯誤的行為。
例如,為了調查鬼屋傳說真假,因而闖入私人土地,這就是違法之事。或者像是「詛咒信」,將惡念寄送給他人,這也是不好的行為。有時候,為了驗證、破解都市傳說,結果傷害了自己或他人的身體髮膚,這種行為更是絕對的錯誤。
妖怪鬼神之說,都市傳說是真是假,我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各自的選擇。至於比這種選擇更重要的事情,我認為應該是隨時隨地對於萬事萬物懷抱尊敬之心、同理之心。因此,我也希望能在本書傳達這個理念。
鯤島都市傳說,奇妙而不可思議,期待本書百篇怪談能帶來閱讀的樂趣,這是我心中最為盼望的祈願。
-----------------------------
註1:都市傳說經常是未經證實的謠言,我猶豫過是否要收錄「不好的」都市傳說。但是,學者施志明提及「錄之存疑」的想法,讓我認同,於是我也懷抱這個理念,希望能客觀呈現傳說案例。為了不影響營業中的商家與現住戶,書中盡量隱去相關名稱。至於學校屬於公共場所,經過考量,在某種程度上(例如其資訊已經在社會上公開知名),筆者會提及學校名稱。
註2:最前面附錄的照片,左圖是姚鳳磐導演《鬼嫁》電影海報,右圖是《都市傳說事典:臺灣百怪談》書中的小G瑋插畫圖案。